谢邀请。(原创)
我在读小学五年级时,放暑假了,在生产队做农活,常听老农讲薛仁贵征东的故事。我听得入神。
此后,我上学时,有学友刚好有薛仁贵征东的书,我好说歹说要借阅。书陈旧,纸黑黄,竖排版,是章回小说。书是老版,繁体字多。我识字少,对繁体字大多不识,但被书中故事吸引,就查字典,或请教于人,由于长时看书,我居然认识了很多繁体字。晚上,我就在煤油灯下看书到深夜,书很快看完了。
此后,一发而不可收。我一边读书一边找书看。机会总光顾我这个爱看书的人,我找到了水浒传。书中象有魔力,在家里,真是手不释卷。那时没有电灯,照明是煤油灯。冬天夜静,我把煤油灯放在床边,借微光看水浒。有时父亲怕我耗了油,总催我早睡,我唉唉几声,依然故我,沉静在书里。一墙之隔有位嫂子,知我看水浒,晚上总要我讲水浒给她听。我只好卖弄讲给她听。这样,我记住了部分故事情节。
读书到六年级时,我找到了三国演义。书中的人物故事体现了兵书战策。人物计谋写得顺理成章,合逻辑。那时,我就觉得三国演义写得好。书中人物的智谋深深地吸引了我,多年后,有的故事,我还记得。尔后,我看完了西游记和红楼梦。
在小学阶段,我读完了四大名著。但吸受的营养少,只图故事之快乐。但也拓展了我的思维空间,把我的想象带到了往古时代。也知道了读书外还有前秦后汉,魏晋部分的历史。那时读课外书为我的学习打下了基础,培养了我的思维能力,开阔了眼界,学到了许多知识,实在受益不浅。那时虽家穷,但这些书陪我度过了快乐的童年。
谢网友读者。图片来自网络,侵删。
- 这个问题我来回答一下,我的童年最爱不释手的书就是《安徒生童话》《格林童话》和《伊索寓言》,还有一些作文相关的书籍等!
- 小时候真的爱看书,每次父母给的零花钱我都是去买书了,买了书回来就躲在房间看,一看就是好半天过去了,书里的故事给我带来了很多很多快乐和精神满足,那个时候的求知欲望真的很强,感觉书里面的东西太吸引我了!那些故事情节总是在脑海里面闪现!
记得每年都会有庙会,庙会上人山人海,卖什么东西的都有,当然也有卖书的,在去庙会之前,爸爸给我和妹妹一些零花钱让我们去庙会玩,妹妹拿着钱就去买了一对假耳环和一些吃的,我却拿着钱买了几本书,其中就有那三本书,回来就爱不释手打开来看,看到老妈让我去吃饭都不知道,怕被打扰自己就关起门来看(这里说个意外,那天我正在看书,居然有条很大很粗的蛇从窗户爬进来了,我却没注意到,要不是妈妈喊我吃饭,我估计那蛇就要靠近我了),后来爸爸看我这爱看书,说以后家务活就不用我干了,那妹妹就干的比较多了,可怜的老妹,小时候因为比较爱学习,也爱看书,所以很少干家务活了,爸爸说你好好读书就可以了……所以天天读那些童话书啊,伊索寓言啥的,搞得自己真的天真又快乐,自己的世界里面全是美好……所以童年也是这样美好的度过了……
说实话童年这样过来也挺好的,只是走上社会了就没那么童话和美好了,你要融入社会生活,最终也会被同化,要生存就要适应社会,把那些美好藏在心里就可以了,在你悲伤难过时它又会点燃你的希望和梦想!
我的童年没有书,只有鲁迅笔下百草园
砸十口缸也值得!!!
我是50后,我们小时候,书是奢侈品。记得,有一次,我姑妈送给我一册小人书,只有折叠起来几页,是彩色的。书名《司马光砸缸》。
别人有联环画图书,没有谁有彩色的,我的书显得特别高贵。
我们那时要借书都得交换,我交换用要别人拿两本才肯换出去。
书的内容用提醒我,玩的时候,要看看旁边有没有危险,司马光救的就是粗心大意掉下来的孩子。
看了砸缸,我还会想到,我们小时候用一根管子一头插脸盆水里,一头放外面,一吸,马上把这头放下,水就自己流出来了。这办法也可以用用,省得打破了缸。
还有,可以几个孩子一起动手,也可以了拉出来。
手头只有一本书,天天看,天天也就有不同想法。救人还可以把缸翻倒倒掉水。也可以叫大人来救。
孩子们一起讨论办法更多了:用绳子拉。用扁担抬。学了乌鸦喝水后,就提议往缸里放石头。有人亲自示范,把小梯子放进缸里,人自己爬上来。
司马光砸缸,砸开了我们的思维,看来,砸坏一口缸值得。
童年喜欢看蒲松龄的《聊斋志异》,那里都是人和鬼的故事,那里的鬼都是很善良的,很多的鬼都是被坏人害死的。
小时候的我,就开始莫名的相信这个世界上是有鬼的,天上则住着神仙。
看多了聊斋里的鬼故事,小学五年级时做梦就去到了天上,哪一层天就不得而知了,我的脚下踩着一朵白云,我的对面是同我一样踩着云彩的老爷爷,白白的长胡子,手里拿着拂尘,我提问、老爷爷答……
有一天听小伙伴和我讲了一个真实的故事:有个小男孩儿同我一样也喜欢看聊斋,看完他很疑惑人死后到底会不会变成鬼,于是他就问他妈妈这个问题,他的妈妈正在洗衣服,被他一遍一遍的问烦了,就不耐烦的说:会变成鬼的。
小男孩从妈妈的口中应证了人死后的确会变成鬼,他很想知道鬼是怎么样的生活?和聊斋里面是一样的吗?于是,他上吊自杀了。
听完这个故事我唏嘘不已,对小男孩草草结束生命感到惋惜,也很想知道死后的世界与他生前想像中的是否一样。
可能因为聊斋看多了,让我小小年龄就对这个世界上有人、鬼、神充满了各种幻想。
也因为这个原因,到了初中,同学的爸爸去五台山带回很多的佛教讲因果的书籍,我很快就被书中内容所吸引并且深信不疑。
我童年时,第一次偷偷看的第一本小说是苏联的《钢铁是怎样炼成的》,后来参军了,在部队的图书馆里又借了第二阅读,至今难忘。
我爱看林黛玉写的。
一个是阆苑仙葩。
一个是美玉无瑕。
,,若说有奇缘
为何心事终虚幻
一个是井中月
一个是月中影
,,若说莫奇缘
心中终牵挂着他。
想念中能有几多泪珠儿
从春流到夏季流到冬天
那当然是西游记和水浒传了,还有红灯照,印象很深刻。
我的童年没有什么书,非要说书,那就是小的时候看连环画,和《小学生必读》,大部分是看电视,电视剧,新白娘子传奇和西游记。